新农领头人

  • 新农领头人葛枭鹏:意在打造内容更多元的“茶文化研学基地”,场地周边环绕着10亩茶园,销售额增长超30万

    源起:传承与热爱

    1994年,葛枭鹏诞生于杭州西湖这片充满茶香的土地。作为土生土长的“杭州西湖人”,他不仅继承了家族四代制茶人的血脉,更在心底深深埋下了对茶叶无尽的热爱。2019年,怀着对传统手工制茶技艺的敬仰和热爱,葛枭鹏毅然决定返乡,从父辈手中接过这沉甸甸的接力棒,立志将虹牌西湖龙井发扬光大。对于葛枭鹏而言,这不仅仅是一份事业,更是对家族百年传承的责任与承诺。

    坚守与创新:让传统焕新光

    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葛枭鹏深知传统的手工制茶技艺虽珍贵,但若要适应现代市场需求,则需进行大胆革新。为此,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打通线上线下的双通道。在线上,葛枭鹏精心拍摄了一系列视频,展示了西湖龙井从采摘到炒制的全过程,这些视频迅速吸引了各地茶客的目光;线下,他创设了一个沉浸式的采茶制茶研学社,生动地演示了西湖龙井独特的“十大手法”。这种“可体验、可互动”的新模式极大地激发了消费者的好奇心和参与感,使得手工茶销量节节攀升,老字号也因此焕发新生机。

    多元业态:茶旅融合新篇章

    随着一格茶馆的成功运营,葛枭鹏开始思考如何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2020年,他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巧妙地利用本地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推出了一条集茶文化体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新型产业链。每年春季,茶馆接待游客数量达到万余人次,带动了茶叶销售额显著增长,超30万元。为进一步丰富顾客体验,葛枭鹏开辟了一个名为“十亩青绿”的户外场地,旨在打造一个内容更加多元化的“茶文化研学基地”。这里不仅风景优美,交通便利,更重要的是,它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亲手采摘新鲜茶叶并即时品尝的机会,真正实现了茶文化的深度体验。

    国际视野:走向世界舞台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西湖龙井的独特魅力,葛枭鹏积极投身于品牌推广工作。无论是武汉、兰州、广州还是南京,各大城市的展会上都能见到他的身影。每到一处,他都会热情洋溢地向大家介绍西湖龙井的历史渊源、独特工艺以及品鉴技巧,致力于传播这份源自东方的古老智慧。未来,葛枭鹏有着更为宏大的计划——他希望带着虹牌西湖龙井走出国门,走进新加坡、日本等地,举办一系列独具特色的茶文化品鉴活动,让更多国际友人领略到这一片神奇叶子背后的故事。

    葛枭鹏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传承与创新,他不仅是一位成功的创业者,更是一位文化的传播者。在他的带领下,虹牌西湖龙井正逐渐成为连接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让我们共同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葛枭鹏和他的团队能够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 新农领头人徐旭东:共同发起成立太和县种粮大户协会,已覆盖耕地20万亩,带动小农户3万户,每年接待和培训人员超过3000人次

    2025年4月,皖北大地迎来了又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里,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的一片广袤田野上,徐旭东正站在他那千亩良田之中,心中充满了对丰收的期待。作为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徐旭东即将迎来一年中最忙碌也是最令人兴奋的八个月。这片土地不仅孕育着希望,更承载着他儿时的梦想与家族的荣耀。

    梦想的种子

    徐旭东的故事始于一个充满田园诗意的家庭。他的爷爷徐淙祥,是全国闻名的种粮能手,凭借科学种粮屡创小麦、玉米、大豆的单产纪录。从小耳濡目染的徐旭东,在爷爷的影响下,心中悄然种下了“兴农梦”的种子。尽管高中毕业后选择了建筑学,但每逢假期跟随爷爷和父亲做农田试验的经历,让这份梦想逐渐生根发芽。在大学期间,他利用假期时间参与了新品种繁育及栽培技术的试验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新时代的农人

    大学毕业后,徐旭东没有选择留在繁华的城市,而是毅然回到了这片熟悉的土地,接过爷爷和父亲手中的接力棒,成为了一名新时代的“新农人”。面对农业领域的种种挑战,他并未退缩,反而迎难而上,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术,致力于推动农业智能化、数字化的发展。清晨4点多就要起床去地里工作的日子虽然辛苦,但他却乐在其中,因为每一份努力都让他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一步。

    科技助力农业

    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不断创新,采用北斗导航加精量播种技术,精准控制播种行距、株距;使用固定式水肥一体化智慧喷灌系统,通过手机就能轻松管理田间作业;推广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实现了节水节肥的同时提高了作物产量。这一切努力,使得徐旭东和他的团队在短短几年内就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合作社也因此被授予“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等荣誉称号。2019年,他们培育出的小麦新品种“阜航麦1号”,更是创造了亩产811.29公斤的奇迹。

    克服重重困难

    然而,成功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在种植“皖豆61”这一新型品种时,由于初期发芽率低,徐旭东一度担心实验失败。但他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不懈的努力,最终成功克服了困难,获得了超出预期的好收成。这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肯定,更是对整个团队辛勤付出的最佳回报。正如他所说,“农业上防大于治,农业智能化可以节省大量成本,并且能针对性地进行及早防控。”

    带动乡亲致富

    徐旭东深知,个人的成功离不开集体的支持。因此,他联合爷爷共同发起成立了太和县种粮大户协会,旨在为更多的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平台。目前,协会已覆盖耕地约20万亩,带动小农户3万户,成为了推动当地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此外,他还积极参与各类农业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每年接待和培训人员超过3000人次,帮助更多的人掌握了现代农业技术。

    展望未来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徐旭东立志不仅要种好粮,还要带动更多的乡亲们一起致富。他说:“要将个人追求融入时代节拍,真真正正做实事,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在他看来,农业不仅是谋生之道,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舞台。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现代农业的大军中来,徐旭东相信,未来的中国农业必将更加繁荣昌盛。

    这就是徐旭东的故事——一位勇敢追梦的新农人,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创新,他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为家乡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发展机遇。在未来,徐旭东将继续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为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 新农领头人王鑫:怒江州最大的草果收购、加工、销售企业,拥有三个现代化加工厂,公司年产值达6000余万元

    在云南西北部,有一片被大自然恩宠的土地——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这里山川壮丽,自然资源丰富,但长久以来,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原因,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然而,在这片土地上,一位名叫王鑫的“90后”青年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书写着一个关于梦想、创新和社会责任的故事。

    王鑫,这位土生土长的怒江人,2013年大学毕业后选择留在昆明工作,成为一家科技公司的员工。尽管城市生活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但他心中始终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与牵挂。四年后,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辞职回到故乡,投身于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同年,他创立了怒江峡谷优果农产品有限公司,致力于将怒江的特色农产品推向全国市场。

    起初,面对资金短缺、技术落后以及市场认知度低等问题,王鑫并没有气馁。他带领团队深入每一个村落,与当地农户建立起了深厚的信任关系,并通过不断探索和学习,逐步引进了绿色高效的加工技术。公司累计投入超过3600万元用于设备更新和技术改进,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环境污染。这些努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到了2023年,怒江峡谷优果农产品有限公司已经成长为怒江州最大的草果收购、加工、销售企业,拥有三个现代化加工厂,总面积达到约10859平方米,配备了先进的生产设备。随着生产能力的提升,公司的年产值也达到了惊人的6000余万元。更重要的是,王鑫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通过实施“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合作模式,他成功地解决了草果供过于求的问题,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据统计,这一举措使得5600余户村民实现了人均增收12000元以上的目标,同时也促进了42家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的成长。

    除了经济效益外,王鑫还特别注重社会效益。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他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尤其是在疫情期间,为了保障种植户的利益不受损害,他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了近8000吨鲜草果,赢得了广泛赞誉。此外,他还帮助多家企业申请到了总额高达数十万元的草果奖补资金,进一步激发了地方经济活力。

    近年来,王鑫和他的团队继续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特别是在标准化建设、技术创新、市场营销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他们完成了新能源智能草果烘干生产线的升级,实现了从高能耗向低污染生产的转变;构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体系,拓展了销售渠道;加强了内部管理,提升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所有这些努力,都为怒江草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王鑫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作为一名创业者,他不仅要追求个人的成功,更要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他的带领下,怒江峡谷优果农产品有限公司将继续秉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积极探索更多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努力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发展、地方受益的多赢局面。

    这就是王鑫的故事,也是无数奋斗者的真实写照。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里,只要我们心怀梦想,勇于追梦,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