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领头人

  • 新农领头人沈建利:创立“泥土香”品牌,开通电商平台,并通过东西协作将槜李引入贵州等地,帮助当地农民实现增收

    在2025年的今天,当我们回顾过去,不得不提到一位真正的乡村英雄——来自嘉兴海宁袁花镇的沈建利。这位55岁的女强人,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无尽的智慧,不仅改变了个人的命运,还成为了当地乃至更远地区的致富带头人。她所创造的“共富密码”,正是由金果子、金点子以及共富苗编织而成的故事。

    梦想起航:槜李重生之路

    故事要从一种古老而珍稀的水果说起——槜李。这种拥有2500年历史的果实,曾经是江南贡品,但到了现代却面临着濒临灭绝的危机。2002年,独具慧眼的沈建利看到了槜李的市场潜力,决定投身于这一古老的产业。然而,由于槜李品种经过千年演化已良莠不齐,找到优质的种苗并非易事。为此,沈建利和她的丈夫几乎跑遍了整个嘉兴地区,最终在嘉兴市农科院的帮助下找到了满意的种苗,并开始了自己的种植之旅。通过不懈的努力,沈建利将最初的两三亩地扩展至如今的30亩,实现了亩产1300斤的壮举。这些槜李不仅被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还在连续7年的嘉兴精品果蔬展销会上荣获金奖。

    共同富裕:带领村民走向光明未来

    沈建利深知,“一人富不如一起富”。因此,她在自己取得成功的同时,也没有忘记村里的乡亲们。这些年,她免费向全村1800多户村民赠送了3万多株槜李苗,并手把手传授种植技术。不仅如此,她还探索出了一套林下养鸡、种菇等种养结合的新模式,进一步丰富了农村经济结构。为了更好地推广家乡的农产品,沈建利创立了“泥土香”品牌,并建立了合作社,开通了“泥土香无公害农产品直通车”电商平台。这个平台不仅帮助本地农户销售产品,还开辟了“爱心直播区”,为农户免费带货,极大地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电商时代的创新者:“互联网+农业”的践行者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兴起,沈建利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机遇,迅速成立了海宁市第一家农产品网上直通车。她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将自己的农产品和当地特色农产品进行统一销售,另一方面利用淘宝等互联网平台将家乡的美味推向全国。同时,沈建利还成立了“泥土香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为村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和销售产品的舞台。通过这种方式,她帮助村民增收累计超过3000万元,并获得了多项荣誉。

    山海协作:共同富裕的梦想无界

    沈建利并没有满足于仅在本地的成功,她的心中有着更大的梦想。自2018年起,她便通过东西协作平台,将槜李引入贵州等地,并提供技术和苗木支持,帮助当地农民实现增收。2024年初,她又精心准备了一批共富槜李苗发往四川省黑水县,继续书写着自己的共富梦。

    沈建利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领导者,如何用智慧和汗水去改变命运,带领大家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这不仅是沈建利个人的荣耀,更是所有致力于乡村振兴人们的共同追求。

  • 新农领头人曹宇:让“八五六稻米”以高价直供长三角高端市场,5年间累计开展科技培训3440人次

    在祖国东北边陲,有一片被誉为“北大仓”的肥沃之地——黑龙江八五六农场。这里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更是农业科技革新的前沿阵地。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有一位名叫曹宇的青年农业人,他以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这片黑土地上书写着属于新时代农人的辉煌篇章。

    梦想起航:从技术员到农业生产部部长

    2010年,刚毕业不久的曹宇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和改变农业现状的决心,毅然决然地回到这片养育他的热土,成为了一名北大荒的新兵。十四年的默默耕耘,从最初的技术员做起,逐步成长为管理区副主任、主任,直至现在的农业生产部部长。曹宇见证了北大荒机械化规模种植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也亲身经历了从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的全过程。

    破局立新:品质为王的转型实践

    面对传统水稻产业单一品种、品质参差不齐的问题,曹宇敏锐地捕捉到了消费升级带来的机遇。通过与上海禾之轩等企业的合作,八五六农场成功将“八五六稻米”推向了高端市场,并实现了私人定制的“鸭稻共作”生态基地。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为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增长。

    科技赋能:寒地水稻增产方程式的破解者

    作为高级农艺师,曹宇深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面对积温低、病虫害频发等自然挑战,他积极参与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示范推广项目及寒地水稻绿色高效智慧调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利用遥感数据进行氮素营养监测,配合变量施肥机实现精准施肥;推广分段收获技术有效减少了秋收期的损失。每一项技术的应用都是对传统农业的一次革新,也是对提高产量和质量的一次积极探索。

    人才培养:打造带不走的人才梯队

    曹宇深知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为此,他积极培养下一代农业科技人员,创立了独特的“项目制+导师制”模式,并推动建立了“云上农科所”,整合农情监测、远程诊断等功能,让知识和技术不再受限于地理界限。在他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于农业领域,共同为守护大国粮仓贡献力量。

    曹宇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奋斗历程的写照,更是一代新农人勇于创新、敢于追梦的真实反映。在这片广袤无垠的黑土地上,无数像曹宇一样的农人们正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浇灌出一个又一个新的奇迹,续写着中国农业更加灿烂的未来。

  • 新农领头人缪新华:优化27项技术指标,使草莓糖度达到15%,番茄亩收益8万元,每年供应优质种苗500万株,覆盖2000亩种植面积

    从梦想出发,踏上农业创新之路

    缪新华自小就与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对土地怀有深厚的感情和独特的理解。他的心中一直怀揣着一个梦想——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农场,在这片土地上实现自己的农业理想。2019年,他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之一:辞去原本的工作,回到乡村投身于农业事业。2022年,在政策的支持下,缪新华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租赁了130亩土地,引进了一系列现代化设施,包括大棚、种植器械等,创办了家庭农场“井田农社”,开始了草莓和小番茄的产业化种植之旅。

    面对挑战,不屈不挠追求突破

    创业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种苗死亡率高、产品滞销、人员流失……种种问题接踵而至。但缪新华坚信,“土地不会辜负创新者”。于是,他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和探索解决方案:查阅资料、观看教学视频、向周边农场的技术人员请教。就这样,边学边做,最终成功实现了用科技重塑农业的目标。

    科技引领,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缪新华认为,现代农业已不再是传统的耕作模式,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产业振兴。因此,除了专注于果品的种植和销售外,他还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选种、育苗以及种植技术的更新与推广。经过近六年的努力,缪新华和他的团队研发出了一套完整的“育繁推”一体化服务流程,并利用微生物肥料专利技术将种苗成活率提升至98%。此外,他们还引入数字化设备,实现了水肥光照的精准调控,大幅减少了劳动力成本。

    成果斐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缪新华的努力不仅改变了自己农场的命运,也带动了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通过优化27项技术指标,他使草莓糖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15%,番茄亩收益高达8万元。同时,在“田间学校”培养了37位农民技术员,这些技术员又将所学知识传播到了贵州、新疆等地,促进了当地农户的标准化生产。通过“公司+示范基地+农户”的三级体系,井田农社每年供应优质种苗500万株,覆盖2000亩种植面积。

    2024年,缪新华将公司搬迁至萧山区浦阳镇的谢径安·传化农创村,借助传化集团的强大平台及供应链优势,拓宽销售渠道,使得新鲜水果能够在采摘当天直达杭州市民的餐桌,年销售额突破了300万元。

    展望未来,继续书写辉煌篇章

    站在新的起点上,缪新华并未满足于现状。他计划联合传化集团与科研机构共同构建番茄、草莓种苗及技术数据库,并推动“谢径安”品牌入驻盒马鲜生。同时,他还将探索“1个核心基地+N个卫星农场”的复制模式,立志打造现代农业技术输出中心,通过标准化、数字化手段实现跨区域产业联动。缪新华的故事还在继续,而他,注定将成为现代农业领域的一颗璀璨明星,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于这场伟大的变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