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领头人

  • 新农领头人李少炳:专注于庙宇宗祠等木制建筑的木雕制作,由数控机床完成80%的基础雕刻,再由工匠手工处理20%的细节纹理

    在芹洋乡金钟洋的宁创古建木雕厂内,数控机床规律的嗡鸣声与木材散发的清新香气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氛围。在这充满生机与创造力的地方,“新农人”李少炳正坐在电脑前,全神贯注地设计着木雕图案。随着鼠标的移动,三维建模软件中逐渐显现出栩栩如生的祥云瑞兽图案,仿佛即将从屏幕中跃然而出,准备为厂房内的每一块木料披上一件精美的“新衣”。

    2024年,已经在外地从事木雕行业多年的李少炳怀着对家乡和传统技艺的深深眷恋回到了故土。他深知传统木雕艺术面临着效率低下、成本高昂以及专业人才稀缺等问题。于是,李少炳决定将在外所学到的三维建模技术与本地的传统木雕工艺相结合,创建了宁创古建木雕厂。在这里,通过电脑设计软件绘制出木雕构件的详细剖面图,并将其转化为精确的机器指令,使得数控雕刻机能够在木材上精准地雕刻出复杂而细腻的图案。

    李少炳在精密制造领域积累了多年的经验,深刻理解到如何利用现代科技解决传统工艺中的难题。他认为,数控技术不仅能够高效复制复杂的纹样,还能极大地提升生产效率。因此,他们探索出了一套独特的工作流程:由数控机床完成80%的基础雕刻工作,再由经验丰富的工匠们手工处理剩余20%的细节纹理。这种结合既保证了作品的质量和效率,又不失传统手艺的灵魂。

    如今,李少炳的木雕厂专注于庙宇宗祠等传统木制建筑的木雕制作,其产品覆盖泰顺的宗祠大梁、寿宁的廊桥对联、柘荣的神龛灵牌以及周宁的实木牌匾等多个地区,各式订单纷至沓来,填满了他的日常生活。然而,在忙碌之余,李少炳也不忘追求创新和自我挑战。他常常钻进厂房角落的“试验角”,尝试使用雕刻机加手工的方式制作一些小型木制摆件,这不仅是对他个人技艺的一种磨练,也为木雕厂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展望未来,李少炳计划拓宽市场,致力于开发更多种类的木雕工艺品,如烟灰缸、茶盘、牌匾和对联等。同时,他还怀揣着一个更大的梦想——组建一支专业的古建团队。这支队伍不仅要继续传承和发展传统的建筑构件制作技艺,更要亲手设计并建造一座完整的古建筑,以此实现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通过这种方式,让古老的木雕艺术在数字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份源自手工艺的独特魅力。

  • 新农领头人王雪薇:中国农业可持续与绿色发展论坛会唯一的中国“新农人”代表,与全球农人共话可持续农业的实践与未来

    云南普洱,这个因茶而闻名遐迩的地方,在近年来逐渐成为全国最大的咖啡主产区和贸易集散地。这里不仅是茶叶的故乡,也是咖啡爱好者的天堂。漫步在城区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超过200家风格各异的咖啡馆,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驻足品味。而在依山傍云的咖啡庄园里,游客们可以沉浸式体验从“种子”到“杯子”的全过程,感受每一颗咖啡豆背后的故事。

    新农人的梦想起航

    王雪薇,一个90后的海归“新农人”,是这一变革中的佼佼者。她的家乡在黑龙江大庆肇源,父亲王洪波在当地被誉为“水稻大王”。尽管出身农业世家,但投身农业对她而言却是意外之喜。原本计划回国探亲度假的她,因为疫情滞留国内,从而成为了父亲事业上的得力助手。这次偶然的机会让她与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开启了她在再生农业领域的探索之旅。

    再生农业:让土地焕发新生机

    面对传统种植方式带来的土壤板结等问题,王雪薇没有选择退缩,而是迎难而上,积极寻求解决方案。通过与拜耳、雀巢等公司的合作,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的技术支持,他们在中国启动了首个“水稻再生农业”示范农场项目。该项目不仅有效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降低了种植成本,还提高了产量,改善了生态环境。稻田周围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显著提升,七星瓢虫、蝴蝶、青蛙等小动物的身影变得愈发常见,村民们也更愿意来到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散步遛弯。

    云南咖啡庄园的奇妙之旅

    受到云南独特魅力的吸引,王雪薇决定在这里开启一段新的旅程。她发现普洱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还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包容友善的人文环境。因此,她选择了在这片土地上建立自己的咖啡庄园——夏薇咖啡庄园。这座庄园坐落在离市区不远的山峦之间,提供了一个既可以欣赏美丽山景又能品尝香醇咖啡的理想场所。此外,庄园还推出了多种互动活动,如培植咖啡苗、手绘手工、木版雕刻等,为游客提供了全方位的体验。

    走向世界的舞台

    随着再生农业理念的成功实践,王雪薇作为中国“新农人”的代表,受邀参加了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中国农业可持续与绿色发展论坛。在那里,她用流利的英语分享了自己的经验,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农业的新面貌。如今,她又将参加哥斯达黎加的2025年农业圆桌会议,继续讲述中国的农业故事,激励更多年轻人投身于农业创新之中。

    王雪薇的故事不仅仅是个人成功的案例,更是对所有追梦者的鼓舞。她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书写了一段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同时也为我们展示了农业不仅仅是一种生产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能够带给人治愈力量的生活方式。未来,她希望能够打造一个集种植、教育、培训于一体的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到再生农业中来,共同守护这片美丽的土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 新农领头人李向阳:85后高素质农民职业经理,短短两年时间将农产品种植规模扩展至1200亩

    在宝鸡市凤翔区,有一个名叫李向阳的年轻人,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追梦者。这位85后的新型职业农民,不仅是高素质农民中的佼佼者,更是一位敢于梦想、勇于实践的农业革命先锋。

    2010年从部队退伍后,李向阳本可以在大城市享受稳定的工作和舒适的生活。然而,当他每次回到家乡,看到那片曾经充满生机的土地逐渐变得荒凉,看到村口孤独守望的老人们时,他的心中五味杂陈。“如果我们都奔向城市的繁华,谁来守护这片土地?”怀揣着这样的疑问和一颗赤子之心,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城市的一切,回到了故乡的怀抱。

    回乡后,李向阳没有被质疑和困难所动摇。他深知,要改变现状,必须依靠科技与创新。于是,他开始学习现代农业知识,参加专业培训,积极寻求投资,并于2022年成立了陕西中禾方兴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短短两年时间里,他将农产品种植规模扩展至1200亩,带领当地农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不仅如此,他还创立了宝鸡市凤翔区中禾古韵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凤翔区和千阳县收购苹果高达100万斤,并利用自媒体平台为多位达人提供供应链服务。为了进一步提升苹果产量和品质,他四处奔波,寻找果业技术能手,最终实现了300余亩苹果园的托管服务。

    李向阳的努力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不仅荣获多项荣誉,还成为了新时代新型职业农民的代表。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农业不仅仅是国家的基础产业,更是充满机遇和希望的广阔天地。在他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并投身农业,共同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在这个过程中,李向阳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不是所有的梦想都需要展翅飞翔。有时候,梦想就在脚下的土地上,只需要我们用心去耕耘。”正是这种信念,让他在逐光的路上越走越远,也让无数人看到了农业的美好未来。

    让我们向所有像李向阳这样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新型职业农民致敬!因为他们,农村变得更加美丽;因为他们,农业成为了一项有奔头的事业;因为他们,农民也成为了一个令人向往的职业。他们的故事,正激励着更多的人勇敢追求梦想,向着光明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