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领头人

  • 新农领头人李向阳:85后高素质农民职业经理,短短两年时间将农产品种植规模扩展至1200亩

    在宝鸡市凤翔区,有一个名叫李向阳的年轻人,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追梦者。这位85后的新型职业农民,不仅是高素质农民中的佼佼者,更是一位敢于梦想、勇于实践的农业革命先锋。

    2010年从部队退伍后,李向阳本可以在大城市享受稳定的工作和舒适的生活。然而,当他每次回到家乡,看到那片曾经充满生机的土地逐渐变得荒凉,看到村口孤独守望的老人们时,他的心中五味杂陈。“如果我们都奔向城市的繁华,谁来守护这片土地?”怀揣着这样的疑问和一颗赤子之心,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城市的一切,回到了故乡的怀抱。

    回乡后,李向阳没有被质疑和困难所动摇。他深知,要改变现状,必须依靠科技与创新。于是,他开始学习现代农业知识,参加专业培训,积极寻求投资,并于2022年成立了陕西中禾方兴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短短两年时间里,他将农产品种植规模扩展至1200亩,带领当地农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不仅如此,他还创立了宝鸡市凤翔区中禾古韵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凤翔区和千阳县收购苹果高达100万斤,并利用自媒体平台为多位达人提供供应链服务。为了进一步提升苹果产量和品质,他四处奔波,寻找果业技术能手,最终实现了300余亩苹果园的托管服务。

    李向阳的努力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不仅荣获多项荣誉,还成为了新时代新型职业农民的代表。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农业不仅仅是国家的基础产业,更是充满机遇和希望的广阔天地。在他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并投身农业,共同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在这个过程中,李向阳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不是所有的梦想都需要展翅飞翔。有时候,梦想就在脚下的土地上,只需要我们用心去耕耘。”正是这种信念,让他在逐光的路上越走越远,也让无数人看到了农业的美好未来。

    让我们向所有像李向阳这样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新型职业农民致敬!因为他们,农村变得更加美丽;因为他们,农业成为了一项有奔头的事业;因为他们,农民也成为了一个令人向往的职业。他们的故事,正激励着更多的人勇敢追求梦想,向着光明前行。

  • 新农领头人单依俐:大胆尝试,在传统尺糕中融入现代元素,推出造型独特的玫瑰花状尺糕,赋予其更加丰富的颜色

    在浙江平湖市新仓镇石路村,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下,年轻的单依俐便已踏上了前往自家工坊——石全食美共富工坊的小径。她那充满朝气的步伐里蕴含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坚定信念。这不仅是一段通向工作的路程,更是一个承载梦想、传承文化的旅程。

    从零开始,回归乡土

    2001年出生的单依俐自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毕业后,曾涉足公司出纳和销售领域。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彻底改变了她的职业轨迹。回乡探亲时,她发现不少外地游客对于当地特色伴手礼有着强烈的需求,尤其是那些承载着浓厚地方文化色彩的传统美食。身为平湖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尺糕的忠实拥趸,单依俐决定放弃城市的工作,回到家乡开启自己的创业之路。她将目光锁定在了这一传统美食上,决心将其发扬光大。

    起初,单依俐面临着诸多挑战。制作工艺上的难题接踵而至,如蒸糕时馅料漏出、脱模时糕点表面散落等问题层出不穷。但她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选择了迎难而上。她虚心向工坊里的阿姨们请教,学习如何精准控制糖和粉的比例,掌握放馅料的最佳深度等技巧。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实践,单依俐逐渐掌握了尺糕制作的精髓,并将其技艺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创新发展,引领潮流

    随着手艺的日益精湛,单依俐并未满足于现状,而是开始思考如何让古老的尺糕焕发出新的活力。她意识到,要吸引年轻一代的目光,就必须在保持传统风味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于是,单依俐大胆尝试,在传统尺糕中融入现代元素,推出了造型独特的玫瑰花状尺糕,赋予其更加丰富的颜色,并在包装设计上下足功夫,加入了工坊的名字和微信二维码,使产品更具吸引力。

    为了扩大市场影响力,单依俐积极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推广。她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制作过程视频,分享背后的故事;借助抖音短视频展示精美的成品图,吸引了大量粉丝关注。这些努力使得她的客户群体迅速扩展到丽水、台州等地,订单量也随之大幅增加。

    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

    单依俐的成功并非独自一人取得,而是与村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了尺糕制作的行列中来。她们有的负责原料采购,有的参与实际生产,还有的帮忙打理线上店铺。大家各司其职,齐心协力,共同推动着这份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得空就来这里干活,一天能赚百来块钱!”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说道。

    如今,单依俐的石全食美共富工坊已成为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天都有来自各地的顾客驱车前来购买尺糕,只为一尝那份独特的美味。“味道很好,我们特地从上海赶过来买!”排队等候的顾客纷纷称赞道。而单依俐本人也变得更加忙碌,特别是在节假日高峰期,常常需要从凌晨一直忙碌到深夜。

    对于未来,单依俐充满了信心。她表示将继续探索尺糕制作的新方法,进一步丰富产品种类,同时也会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上这一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地方美食。在这条充满希望与挑战的道路上,单依俐正带领着大家一起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迈进。

  • 新农领头人廖志略:化橘红种植面积达13.2万亩,带动35万人就业,全产业链年产值超过115亿元

    在广东省茂名化州市,有一个年轻人名叫廖志略,他用一颗坚定的心和无尽的勇气,将家乡的特产——化橘红,从一个小村庄带向了全世界。这不仅是化橘红的故事,更是关于梦想、坚持与创新的传奇。

    梦想的种子

    1993年出生的廖志略,在外公黄培林的影响下,从小就对化橘红情有独钟。化橘红不仅有着“南方人参”的美誉,更承载着千年传承的文化与技艺。小时候,外公带着他走进果园,学习如何挑选优质的种苗,观察病虫害,掌握传统的炮制技艺。这些宝贵的经验如同种子,在廖志略心中种下了改变家乡的梦想。特别是每年三月,当化橘红花开时,清新淡雅的花香夹杂着丝丝甜味,沁人心脾,悠远绵长,让人回味无穷。这种美好的童年回忆深深地烙印在廖志略的记忆中,也激发了他对化橘红的深厚情感。

    知识的力量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廖志略选择了市场营销专业,并在广州华商职业学院积极参加各种创业大赛和社会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大学期间,他作为学校营销协会的创始人之一,组织了多次活动,并参与沙盘模拟创业大赛、品牌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他还担任班长三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被评为校级“优秀毕业生”。通过这些经历,廖志略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协作、组织沟通能力。2015年毕业后,他毫不犹豫地回到了家乡,决心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化橘红的销售难题。面对质疑和困难,廖志略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成立了化州市培林橘红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了他的创业之旅。

    逆境中的突破

    创业的道路并不平坦,初期的资金短缺、市场开拓不顺等问题接踵而至。廖志略筹措了30万元资金,成立合作社之初只有外公、妻子和大姐愿意加入,但他并没有放弃。2020年的新冠疫情成为了转折点。廖志略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捐赠了大量化橘红产品支持抗疫工作,这一善举让化橘红被更多人所熟知,并被列入国家新冠诊疗方案。随着关注度的提升,廖志略抓住机遇,通过新媒体平台推广化橘红文化。他的表妹黄艳雯辞去一线城市的工作,加入合作社负责新媒体运营,使合作社生意有了起色。短短几年内,他们就实现了线上销售100万份的壮举。

    创新的翅膀

    作为新农人的代表,廖志略深知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他花了三年时间研发出了一款七爪开皮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这款机器能够自动将化橘红的果皮平均分成七瓣,解决了以往费时费力的手工去皮问题。此外,他还带领团队不断创新,开发新产品,拓展市场,使化橘红产业焕发新生。如今,化州市化橘红种植面积已达13.2万亩,带动了35万人就业,全产业链年产值超过115亿元。合作社从最初的5人逐渐发展到了300多人,地方化橘红产业协会也涌入了越来越多新鲜血液,“90后”成为化橘红产业的中坚力量。

    未来的希望

    展望未来,廖志略满怀信心地说:“我们不仅要让化橘红走向全国,更要让它走向世界。”他呼吁更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来。“即使不是从事化橘红相关的工作,只要年轻人愿意回来,这片土地就有无限可能。”廖志略认为,推广化橘红文化比宣传自家品牌更为重要。在他的动员下,整个化橘红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吸引了众多采购商前来咨询。目前,深南高速茂名段的建设正在推进中,这条高速公路一旦建成,将进一步助力化橘红产业的发展,推动其真正成为富民大产业。

    这就是廖志略的故事,一个关于梦想、勇气与创新的故事。在他的带领下,化橘红正逐渐成为一张亮丽的中国名片,向世界展示着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廖志略不仅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回乡发展的可能性,也为无数心怀梦想的年轻人树立了榜样。未来十年,他希望能够让更多人感受到化橘红的魅力,见证这个岭南瑰宝在全球范围内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