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xnlingtouren

  • 新农领头人朱茶香:全网粉丝量超1000万,记录别具特色的铜鼓客家美食,被称为宜春版的“李子柒”

    在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有一位被千万粉丝亲切称为“茶香姐”的女子朱茶香。她的故事不仅是一段个人成长与成功的传奇,更是一部关于坚持、创新和奉献的史诗。

    回乡创业:挑战与机遇并存

    2020年的春节,对于朱茶香来说,是一个转折点。她回到家乡,看到年迈的父母因体力劳动而疲惫不堪的身影,心中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情感波澜。与此同时,她在西安经营的小店也面临着来自网店的巨大压力。经过深思熟虑,朱茶香与丈夫张显平决定转让西安的门店,返回故乡寻找新的生机。

    起初,他们尝试通过短视频记录日常生活以及制作客家美食的过程。这些视频充满了真实感与温暖,迅速引起了大量网友的关注与共鸣。短短几个月内,朱茶香便成为了一名人气主播,这不仅为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也为她的创业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风雨兼程:不屈不挠的追梦者

    然而,成功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2023年初,婆婆的身体状况恶化,频繁住院,让朱茶香的生活陷入了低谷。面对家庭的压力和个人事业的挫折,朱茶香一度感到迷茫与失落。但即便如此,她从未放弃对梦想的追求。

    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朱茶香决定专注于美食短视频的创作。第一部关于板栗储存方法的短视频一经发布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不仅重新点燃了她的信心,也让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随后,《酒糟鱼》、《糖醋姜》等一系列美食视频陆续上线,深受粉丝喜爱,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跟着镜头学习烹饪技巧,购买同款产品。

    品牌崛起:助力家乡发展

    2024年,“茶香姐”品牌正式成立,并注册了“茶香姐”商标。江西茶香农产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也随之诞生,团队成员达到17人。公司推出的第一款产品——江西米粉,在短短五个月内就售出了12万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不仅如此,朱茶香始终心系家乡的发展。为了帮助乡亲们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她多次前往周边城市售卖酸枣糕、包圆等当地特产。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家乡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质的农产品缺乏有效的销售渠道。于是,朱茶香与大塅镇双红村的笋厂合作,开始销售有机笋丝。截至2024年底,累计销售量已达3.5万单。

    如今,“茶香姐”旗下已有超过30种来自铜鼓的优质农产品,包括有机笋丝、江西米粉等。这些产品不仅品质优良,而且承载着朱茶香对家乡深深的爱与期望。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年轻人加入到推广家乡特色产品的行列中来,共同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朱茶香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胜利,更是激励着无数人勇敢追求自己梦想的力量源泉。她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方,只要有梦想,并为之不懈努力,都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 新农领头人陈晨:90后的党总支书记,半年时间帮助本地农户和农业企业线上销售农产品达22万元

    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安宜镇南闸村,有一位90后的党总支书记陈晨。他不仅是一位扎根基层的村干部,更是一个活跃于直播间的新农人。陈晨通过直播的方式,将农村的莲藕、茨菇和生态大米等特产推向了全国市场,成为“网红俏货”,用流量为村民们叩开了增收的大门。

    各位观众朋友们,我现在就在安宜镇南闸村的直播现场,大家可以看到桌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农产品,还有新鲜出炉的鸡鸭鹅蛋。这些可都是老乡们的心头宝,而这位正在直播间侃侃而谈的书记,九个月前还是个直播小白,现在却已经拥有近万名粉丝。

    村民的支持与信任

    一大早,85岁的村民许大爷骑着电动三轮车来到村委会,送来了100多个“热气腾腾”的土鸡蛋。对于许大爷来说,虽然他对直播带货这个概念不太熟悉,但他知道村里可以代销鸡蛋,省去了东奔西跑的麻烦,这让许大爷感到十分满意。

    转变与突破

    南闸村占地约10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2702亩,耕地面积2884亩。过去,由于销售渠道有限,村民们常常面临“好货卖不出好价”的困境。陈晨和他的同事们经过深入调研后决定尝试直播带货,单是黑菜一个品种就销售了3万斤。慈姑、藕制品等宝应特色产品通过互联网直接推向全国市场,直播间一度冲到了生鲜带货榜第16名,单场直播最高销售额更是突破了1.2万元。

    持续发展与共赢

    陈晨表示:“去年下半年,我和村两委的同事尝试以电商直播为突破口。半年时间里,我们帮助本地农户和农业企业线上销售农产品达22万元,这不仅拓宽了销售渠道,也增加了农业企业的销售额。”

    不仅如此,南闸村的直播活动还让在外工作生活的宝应人能通过直播间了解家乡的变化,品尝家乡的味道,聆听家乡的声音。陈晨坚信,乡村振兴必须让技术接地气,让服务有温度。

    面对挑战

    回忆起刚开始做直播时的情景,陈晨感慨万千:“记得我们刚刚开始直播的时候,上小黄车用了四个多小时,甚至遇到了双十一期间直播间没有人的尴尬局面。白天忙工作,晚上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剪辑、文案策划,寻找适合我们直播间的产品。虽然一路走来非常艰辛,但看到农村爷爷奶奶们卖出农产品换来的笑脸,内心依然非常高兴。”

    未来展望

    陈晨说:“下一步,我们将文旅与电商深度融合,挖掘乡村非遗、民俗故事,从卖产品向卖品牌、卖体验升级。春天赏樱花踏青,夏天钓鱼摸虾,秋天打碧根果,冬天做豆腐。通过这些活动把人流引入到农村来,让我们的孩子也能体验我们小时候的乐趣。”

    从田间地头的铁脚板到手机屏幕里的新农活,直播间里的新农人们不仅用流量打通了农产品的出村之路,更重构了城乡情感连接的方式。或许乡村振兴的真正密码,就藏在那些既懂代码又懂稻穗的新农人手中。这样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人去探索和发展,共同书写新时代下的乡村新篇章。

  • 新农领头人王莉:承包龙华村的流转土地近150亩,小龙虾集散中心、稻虾垂钓园、农家乐等项目逐渐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长宁县龙头镇龙华村,这里是王莉——一位充满激情与梦想的新农人——施展才华的舞台。她的稻虾基地里,热闹非凡,她与农户们穿梭于田间,热火朝天地拉起一个个装满活力四溢、体态丰满小龙虾苗的虾笼。这些小龙虾苗不仅象征着丰收的希望,更是王莉智慧与汗水的结晶。

    市场洞察与精准操作

    王莉深知“得虾苗者得市场”的道理,通过精准把握市场空白期,每年六七月放种虾,十一月就开始卖早虾苗,巧妙地错峰销售,极大地提升了收益。今年,她已经卖出了5200多斤虾苗,并从正月初八开始售卖商品早虾,最初一斤能卖到80元,至今已售出4000余斤。这一切成就的背后,离不开她对水产养殖事业的热爱与执着追求。

    专业技能提升与实践

    曾经,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王莉毅然决定重返校园,系统学习水产养殖知识。毕业后,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她在多家农业公司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2023年10月,怀揣梦想与对家乡的热爱,王莉回到了这片熟悉的土地,创办了长宁县泛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立志要在稻虾养殖领域闯出一片新天地。

    共同富裕,携手前进

    然而,王莉并没有满足于个人的成功。她深知,只有大家共同富裕,乡村才能真正振兴。于是,她积极与市农科院合作,引进先进技术,举办多次培训,无私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技巧。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加入到了稻虾综合种养的行列中,共同推动当地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比如养殖户周久焰,在王莉的帮助和技术指导下承包了40亩土地养殖稻虾,不仅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还开展了钓虾服务,进一步增加了收入。

    创新模式与产业链拓展

    不仅如此,王莉还积极探索新模式,拓展产业链条。小龙虾集散中心、稻虾垂钓园、农家乐等项目的落地生根,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同时,利用物联网技术打造智慧农场,让传统农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村民们也因为这些项目的实施而获得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像李模祥就把自己的土地以每亩500元的价格流转出来,平时在王莉的稻虾基地干活,每个月都有2000多元的收入。

    未来展望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王莉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新时代青年的力量与担当。她不仅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更是乡村振兴道路上的领航者。未来,在更多像王莉这样的新农人的努力下,长宁县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政府也将继续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帮扶项目、发展资金和社会资源,鼓励和支持更多年轻人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步伐。